近日,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规范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工作,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以下简称《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10月29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党支部依托“理论深一度”学习课堂,围绕该大纲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学习会上,刘源老师率先作领学发言,系统解读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编写背景与重要意义,详细阐释其总体框架与核心内容,并结合实践分享了部分兄弟院校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建设中的经验做法。
在深度研讨环节,苏玉波老师指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与高校本硕阶段课程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高校课程聚焦知识传授、理论阐释与学术素养培育,以让学生“懂”为目标,推动理论内化为专业知识结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则侧重政治训练、能力提升与行动转化,核心是推动干部既“信”且“用”,将理论转化为工作遵循与实践指南。
陈建兵老师进一步细化阐释了高校不同学段的教学侧重:本科阶段以系统把握思想的基本内容、核心要义与时代背景为重点,着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硕士阶段则从学术视角切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与重大创新,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陆淑敏老师结合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会议的经历分享体会:小学阶段教师作为“启蒙者”与“榜样”,重在感性引导与初心启蒙;中学阶段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侧重常识传授与理性思维培养;大学阶段教师则担当“专家”与“导师”,突出理论深度与探究性,以扎实学养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研究,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阶规律 。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通过本次学习,对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形成了更统一的认知。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是党员干部培训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纽带,在推动教育体系前后衔接、同向同行中发挥着引领支撑作用。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理论研究、贴近实践需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