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高校教师沉淀思考、蓄力前行的宝贵时期。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历史研究所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统筹推进党性研修与社会调研、教学备赛、科研攻关多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假期转化为能力提升的“加油站”和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展现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党性研修强根基,社会调研拓视野
7月26日,历史所党支部与党校办共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开展“弘扬抗战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在参观“千秋七贤庄”史实展并聆听宋希斌老师的现场党课后,党员教师深刻感受到抗战时期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八月上旬,历史所教师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实践研修,通过沉浸式学习和互动研讨,深刻体悟杨善洲同志忠诚于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榜样力量。
研修结束后,由所长靳小勇带队,历史所一行四人奔赴东北,开展为期7天的学术调研与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访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吉林省社科院满铁研究中心,就学科建设、资料共享与合作研究达成初步意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教师们专程赴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等红色场馆瞻仰学习,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集体重温伟大抗战精神。大家表示,要将调研所见、所思、所感转化为教学资源与研究动力,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教学竞赛砺精兵,教改创新育新人
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暑假期间,历史所三位教师全力备战各级教学竞赛:靳小勇老师代表陕西省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并于8月初赴天津参加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训练营,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微课实训等多模块系统培训,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宋希斌老师与郝一博老师则多次参与学院组织的“大练兵”磨课活动,反复锤炼教学技艺。

其他教师也并未放松教学提升工作:有的系统总结上学期教学经验,精心修订教案与课件;有的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探索AI知识图谱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还有教师赴北京、延安等红色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实地调研,采集鲜活素材,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加生动深刻、入脑入心。
科研攻关不停步,学术交流促提升
八月盛夏,历史所的科研工作正如火如荼。赵斌老师作为“科研达人”,假期期间马不停蹄地参加多场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积极传播交大马院声音。宋希斌、王书吟两位教师赴榆林参加第二届“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生成、历史与经验”研究暨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宋希斌在分论坛作专题学术报告,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深刻的理论阐释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何瑞、李园园老师则静心打磨论文,持续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化;新加入的鲁特老师全力以赴撰写博士后基金申请书,展现出青年教师的冲劲与活力。历史所整体科研氛围浓厚,呈现出良好的学术生态。

假期耕耘结硕果,砥砺前行显担当
历史所暑期工作的全面推进,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科研改革的一个缩影。通过假期持续努力,教师们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强化了党性修养,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育人能力,为新学期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思政课教师,历史所全体成员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自觉将个人学术追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假期不停歇、奋斗无止境”的责任担当,也展现出西安交大马院人昂扬向上、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