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202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调研团队“三秦农链科研团”“三秦新篇践行团”在燕连福教授和李晓利助理教授的指导下,前往甘肃省天水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的足迹,深入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伏羲庙、麦积山石窟等地,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扎实、细致的调研,用脚步丈量,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观察,全力探寻产业富民之路,全面解锁文旅融合的“天水路径”。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种植基地,团队成员走进果园,与果农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花牛苹果的种植技术、产业链开发及销售渠道建设情况。“花牛苹果要长得好,疏花疏果是关键”,基地负责人向队员们耐心讲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通过与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座谈,团队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通过“统一收购、分级包装、渠道对接”的全链条模式,保障苹果质量稳定统一,助力果农实现优质优价。这种模式不仅为村民拓宽了致富渠道,更有效提升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次日,团队前往天水伏羲庙开展调研。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对伏羲文化的系统阐释,深入理解其蕴含的智慧内涵。在与伏羲庙工作人员的访谈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天水市博物馆与冒冒粮公司联合推出“羲皇贡果”品牌,立足天水“羲皇故里”的文化根基,主动挖掘伏羲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元素,构建起完善的品牌体系,实现了文化内涵与品牌形象的精准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考察时指出,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团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文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当地通过“景区带村”模式,引导周边村民发展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等配套产业,实现了“一个景区带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本次调查研究让交大马院的青年学子们在乡村大课堂中,受了教育、长了知识、也增了才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人活跃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在参与乡村治理中担当作为,在服务农民中增长才干,成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有生力量。下一阶段,团队成员将利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所长,继续深化调研认识,促进成果转化,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经验总结、理论诠释,扎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文字:王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