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西安交通大学:让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有章可循
“课程学习让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我进一步研究的动力。”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2019级博士生达雅楠说。“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更加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1班学生董嘉兴说。今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这是学校扎实、纵深推进“三进”工作的重要举措。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开设,党委书记张迈曾专门听取开课准备情况的汇报,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提升课程质量,真正让课程内容入脑入心,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由23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和由15名研究基础扎实、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组成的本科生教学团队,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专题摘编、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为基本遵循和根本依据,按照不同授课对象设定了35个教学专题,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精神,印发《西安交通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条》,从“八个相统一”入手着力提高思政课质量,对标“六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建设目标,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症下药”,针对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三理贯通”(政理、学理、事理贯通)、“三环相扣”(专题式讲授、主题式开放讨论、多样化主题社会实践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实效性,在2018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评审中荣获二等奖。
专题式教学抓住“结合点”,内容更实了
思政课堂能否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关键点之一。怎样让思政课内容更鲜活、更接地气?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给出的答案是:采取“专题式”教学,紧紧抓住社会热点、理论难点、学生疑点这些“结合点”设计专题内容。
教学专题设计由政理阐释、学理解释、事理解析3个基本部分组成,政理阐释突出价值定位,学理解释通过知识供给和规律揭示掌握内涵,事理解析通过现实剖析加深理解。
“坚持内容为王,以高质量的教学专题和教学设计来支撑高质量的思政课课堂,以问题导入、理论阐释、现实解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等环节来安排和组织课堂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兵在谈到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时说。
这种“专题式”教学,不仅突破了按章讲授的限制,还能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新形势政策素材和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计教学专题,比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其优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自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作为“专题式”教学的积累成果正式出版,产生了广泛影响。
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形式更活了
如何破解课堂讲授、学生讨论、社会实践三者之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西安交大思政课抓好“小课堂”、用好“大课堂”,通过开放式小班讨论、多样化主题社会实践、平台情境实践教学等,让形式更活了,学生更爱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人工智能……这些社会热点,也是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小班讨论”上的热点话题。讨论主题由教师们集体讨论最终确定,精准对接。讨论时将每个专业班级分成若干个10人左右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在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的同时,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其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接地气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杨艳丽说。“小班讨论环节让我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老师并不急于让我们完全记住和背诵知识点,而是耐心地让我们真正去了解一个知识点背后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作为思修小班讨论课的组长,彭康书院机类816班学生李致远在和小组成员的探讨交流中迅速成长,体会到了分享的魅力。
在抓好“思政小课堂”的同时,西安交大积极用好“社会大课堂”,以多样化主题社会实践为抓手,切实落实“三理贯通”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感悟红色文化,传承西迁精神,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生动性。“追寻红色足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自2013年定期组织实施,“纪念白求恩”“纪念张思德”等现场教学和延安精神报告会,让书本的讲述更加直观,革命的故事更加鲜活,榜样的力量更加感人。还有“模拟法庭”进校园、社会名家面对面、陕西红色文化参观等系列实践活动,这一套思政课实践教学“组合拳”,开拓了一条思政课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此外,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积极抓住“线上课堂”,探索混合式教学,目前已经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门本科生思政课的MOOC拍摄并上线,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
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队伍更强了
讲好思政课没有几把“刷子”不行,建好思政课没有强大的教师队伍不行。围绕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抓好队伍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两个重要环节。
于2015年成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践研究中心”融合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共同指导实践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有效衔接。比如选聘优秀辅导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思政课部分章节的讲授,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机制分离问题。崇实书院辅导员张楠副教授参与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辅导员长期的职业训练和职业习惯,形成了一整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体系、思维体系和心理体系等职业素养,这些都是第一课堂教学丰富的素材和资源,赋予了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的另一种表达,在实现理论与现实生活对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还通过从兄弟院校聘请知名教授到校讲授思政课、聘请校外专家来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建立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等途径,拓展思政课教师资源,拓展和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教师是建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围绕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下足了功夫:加强教师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特别是加强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建立业绩结构化考核制度,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双提升;建立集体备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将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的数量与质量纳入教研室的年度考核,形成集体备课、教师相互听课的好风尚;建立师德与业务相统一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会议、社会考察,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授课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提升工程、教学能力帮扶工程、科研能力培育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科研导师,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思政课“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坚持学理支撑政理、知识输送价值、故事激发情感,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体制机制上支撑和保证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我们将坚持‘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课程建设和教改思路,在做实做细上狠下功夫,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扎实推进‘三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说。
原文刊载于2019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08版
文章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12/23/content_57449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