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西迁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西安交通大学老师这样说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笔者认为,这既是对交大师生的关心、关怀与鼓励,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精神激励。
传承“西迁精神”,高扬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新时代传承“西迁精神”,就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服务国家、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中砥砺爱国、奉献、奋斗的坚韧信念,在拼搏进取、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不懈斗争中锻造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弘扬“西迁精神”,融入育人体系。回首往事,交通大学西迁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发展,通过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发展的战略部署。西安交通大学在60余年风雨兼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名各类人才,其中40%留在西部工作,在西北大地书写了开发、建设、崛起、奋进的辉煌篇章,创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西迁伟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更为重要和紧迫的是,我们要根据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历史使命和发展愿景,挖掘“西迁精神”新内涵,培育“西迁精神”新传人,在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时代精神高度挖掘“西迁精神”的新内涵,使其与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契合,通过综合教育改革,把“西迁精神”融入到育人体系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职责,以此涵养和滋润育人工作,激活教书育人体制机制,盘活科技创新体制,着力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创造更多的一流成果。努力把“西迁精神”融入师生血脉,化作精神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创造智慧与发展动力,就能撑起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宏伟大厦,使其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境界、完成新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卓越贡献。文化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坚守自我、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激情、冲动、韧性与从容。“西迁精神”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新星,蕴涵着交大西迁人的价值自觉——胸怀大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靠劳动和创造实践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创造出不平凡的人间奇迹,这种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尖锐,风险也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越是艰难困苦,越能激发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西迁精神”中蕴藏的精神宝藏,从中汲取思想智慧与文化力量,自觉把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嵌入我们的头脑中,转化为从国家和世界大局思考谋划问题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智慧,就能攻坚克难。坚定文化自信,在迎接挑战中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就会获得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在新征程中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功绩。
(作者:李永胜,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紫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原文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424/c40531-3168670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