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人民论坛网】李永胜 张紫君:【决战决胜】抓好高质量脱贫,筑牢脱贫攻坚的“船锚”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30       点击量:

【决战决胜】抓好高质量脱贫,筑牢脱贫攻坚的“船锚”

 

作者:李永胜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紫君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在全面脱贫攻坚决胜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思路和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大到巨型货轮,小到一艘快艇之所以能安全可靠地停泊在预定的水域或海区,主要得益于船锚。抓好高质量脱贫工作,是筑牢脱贫攻坚的“锚”,做好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工作作为关涉贫困人民稳定脱贫的关键,必须把得住、靠得稳。

瞄准突出问题,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使得各项脱贫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指引。

剩余贫困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历经多轮攻坚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态度和举措,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强化对特殊贫困群体的兜底保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当前,务工就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克服疫情对贫困群众务工就业的影响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要抓住全国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的有利时机,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优先安排扶贫项目复工复产,确保贫困群众有事做、有收入,生活有保障。另外,还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扶持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夯实脱贫产业基础,稳住贫困群众增收好势头。

做好做实做稳易地搬迁工作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在同搬迁户拉家常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解决好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在易地搬迁的政策支持下,很多人生活得到改善,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关键是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必须从供需两端来解决。从供应端来讲,必须要有产业,要通过改善投资坏境,不断吸引东部企业西迁落户,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农业园等产业,使易地搬迁群众真正扎下根来。从需求端来讲,必须增强搬迁群众的“可行能力”,改善群众的就业能力、社会能力、适应能力等,扎实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使搬迁群众参加工作时游刃有余,更好地融入到新环境、新工作中去。

其次,做好公共服务是重中之重。对于已有社区的搬迁点来说,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户籍转移政策,和迁入地居民一样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把搬迁人口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体系中,引导搬迁群众与当地居民互嵌互融。对于全新搬入点而言,除了保证水电、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齐全之外,还要制定切合实际需求的规划设计。比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持特色村寨的原貌,鼓励开办刺绣、扎染、造伞、古法造纸等民族手工业作坊,传承民族技艺,合理规划布局,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生活需要,增强迁入点的包容性。

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目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使脱贫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必须把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好,实现高质量脱贫。首先,减少不必要的信息统计工作。充分发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作用,加强监测对象家庭信息、收入状况等信息共享,不另起炉灶,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其次,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有成果,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检测机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帮扶举措,采取精准滴灌。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稳定脱贫的经济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产业既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此,首先,要以脱贫期间的特色产业为基础,做大做优做强产业。以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基础,沿着既定规划和思路,创新和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探索职业农民和农业经理人的培育模式,创新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方式,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效益,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坚持分阶段有序推进和分地区逐步推进产业发展。脱贫摘帽完成前,要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把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融入具体的优势产业发展中。脱贫摘帽后,以乡村振兴引领扶贫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新要求、新动力和新保障。必须从实际出发,分区分类制定差异化策略、精准施策,逐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再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对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以及人才储备不足的突出问题,发挥村镇的区位优势、旅游优势、资源优势等,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立足实际,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切忌人云亦云,跟风而上。

最后,延伸特色产业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首先,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开发新业态、新模式,延伸特色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产业空间。其次,要构建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的有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高抗风险能力。

分享到: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站点建设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

  • 西交马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 西交马院研究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