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品格,也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学习雷锋好榜样”,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也不仅仅是每年“学雷锋纪念日”所举办的诸多活动,而应当是作为每一个人应有的朴实情怀,尤其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品格,默默无闻地自觉融会在细微行动之间和朴实生活之中。
2017年10月17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南管理中心向我校发来了关于公休前往捐献的函和一封“致谢信”——“向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吴河奇学习致谢”。2014年5月在基层做村官期间,吴河奇志愿报名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5月23日,与一名求助的白血病患者初配型结果相合。8月3日,经过取样5ml的血液样本高分辨检验,确定为“结果相合”,符合捐献条件。一月后,按照流程通过了体检,并通知于2017年10月31日—11月1日正式前往湖南为指定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收到函信的“日子”,是个好日子,是个温暖的日子。大家由衷地高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大家翘首以盼这一盛会;一方面是我们由衷地为身边的优秀同志感动并致敬。吴老师硕士毕业后来到我校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党委秘书工作。一年多来,他积极达观、热情勤恳,很快融入工作岗位,与“马院人”一道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以来跨越性发展,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央巡视与整改工作、与陕西省委宣传部正式签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报批、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的举办,等等,学院党政领导和教辅人员节假日依然在岗,有时候集体加班到凌晨。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也是一个奋进的集体,作为其中的一员是幸福的。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马院人”的精神品格和风貌是什么?有的说“高颜值”,有的说“高水平”,有的说“有思想”等等,大家各抒己见,后来又一个相对共识的总结——“有情怀、善思想、敢担当、能奉献”。吴老师就是这个大家庭中优秀的一员。
举手之劳,助人为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朴实品格。平日里大家志愿献血,是一份爱的奉献,更多地是“锦上添花花更香”,点点滴滴的行动汇聚成校园和街道上的最有温度的风景线。志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自愿为白血病患者再造生命的绿洲,则更多地是“雪中送炭”,是需要勇气的,需要一种特别的情怀和担当。“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是的,我们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固然需要参加常态化的学习活动,记录学习心得,但不是“抄抄党章”、“做做笔记”那样简单,而是要自觉做合格和优秀党员,用老话说,就是“学”而时“习”之。吴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默默地将学习心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着共产党员应有的朴实情怀和奉献品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为学生讲授书本知识,是教书育人的第一境界;通过知识讲授进行方法引导,是教书育人的第二境界;通过方法训练进行思想引导,这是教书育人的第三境界。让学生能思想、会思想,并不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而是启迪和引导学生敢于直面和追求真理,在鲜活的生活图景中思考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老师们精心问道、立德树人,让我们的大学成为“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地方。“不慕浮华踏实问道”,便是另一个高度的朴实。学生们精勤求学、忠恕任事,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便是另一个高度的品格。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所有老师的使命和担当,不管是行政教辅岗位的老师,还是教学科研岗位的老师,都是“立德树人”和“全员育人”的主体。吴老师自觉捐献造血干细胞,将自己生命血液的一部分流淌到患者的体内,为白血病患者营造新的生命绿洲,以不慕浮华的“朴实”和“敢于奉献”的担当为广大教师树立楷模,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润物细无声”,是践行“立德树人”最柔和而温暖的方式,也是践行“两学一做”最贴心而真实的方式。
接下来的20天,学校准予了吴老师准备捐献和调理身体的公休假期。我们祝愿吴老师安心调养身体,祝福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复!写到这里,想起了农夫山泉的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对于正在走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交大人”和“马院人”而言,应该是“我们不仅生产思想和品格,更是朴实情怀和奉献品格的自觉担当者和积极传递者!”
供稿人:刘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