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242篇,其中博士生论文147篇,硕士生论文95篇。学院按博士、硕士生分组,组织专家通过两轮匿名评审,共评选出获奖论文65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30篇。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姓 名 |
文章题目 |
孙泽海(博士)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
郝 敏(博士) |
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绿色“一带一路”与欧盟绿色新政 |
郭小铭(博士) |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
侯靖琦(硕士) |
中国共产党政治治理能力:技术赋能、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
刘 洋(硕士) |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研究 |
二等奖
姓 名 |
文章题目 |
段婷芳(博士) |
资本逻辑反生态性的空间话语转换 |
王亚丽(博士)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基本遵循与发展路径 |
乔一卓(博士) |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逻辑 |
刘蓓蓓(博士) |
政党利益视域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竞赛的政治动员理路 |
乔 婷(博士) |
技术赋权的意义生产转向:主流新媒体Vlog叙事框架研究——基于人民日报融媒体矩阵173条作品的内容分析 |
郝一博(博士) |
中国现代性文明新形态“出场”的历史逻辑与时代意义 |
左 倩(硕士)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超越性——基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视角 |
简荣玉(硕士)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污名——基于镇雄县W镇的个案研究 |
杨 恩(硕士) |
知识分子:中共基层革命的媒介——以大革命时期陕西农民运动为例(1924-1927) |
肖 婕(硕士)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欧洲共产党对中国制度的差异化评价分析 |
三等奖
姓 名 |
文章题目 |
贾梦茜(博士) |
中美对外宣传博弈:叙事构建与策略选择 |
贺钰晶(博士) |
中国共产党对印度政党交往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
刘婷婷(博士) |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代性探析——基于对“经济性”的批判性解构和超越性建构 |
王心渝(博士) |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影响机理及推进策略:扎根理论质性研究 |
孙 静(博士) |
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思想变迁的百年进程与经验启示——以历次党章文本为分析视角 |
王 明(博士) |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根本原因”的总结及其意义 |
刘姝昕(博士) |
一致、协调、互补: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维审视 |
达雅楠(博士) |
文化帝国主义的叙事话语批判 |
苟海博(博士) |
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权小虎(博士) |
违纪处理对象的身份问题研究 |
李迎霞(博士) |
疫情大考中“中国之制”:衡量标准、优势凸显及其淬炼转化 |
马 璐(博士) |
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 |
马叶凡(硕士) |
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艰辛历程与基本经验 |
沈建雪(硕士) |
农村集体经济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机制和实践类型——基于山东省Y县的调查分析 |
潘志伟(硕士)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绿色信贷政策张力测度 |
何静、李楠(硕士) |
论马尔库塞早期“具体哲学”的历史性赋予 |
吴 倩(硕士) |
社会治理精细化情境下社区微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新鸿社区为例 |
吴 芳(硕士) |
产业结构视角下广东省五大都市圈经济差异的演变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 |
罗 艳(硕士) |
中美在国际贫困治理中的竞争态势与合作空间——以澜湄次区域为例 |
徐婧婷(硕士) |
党内法规研究流变视野下的制度治党发展探析 |
优秀奖
姓名 |
文章题目 |
史 楠(博士) |
社会思潮传播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孙月琴(博士) |
习近平关于对外传播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探析 |
刘春霖(博士) |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以官方语言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海外国家媒体对中国扶贫报道为例 |
郭 艳(博士) |
政治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标语文化研究 |
李晓利(博士) |
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创新及时代价值 |
何小青(博士) |
市民社会从简单范畴到马克思话语体系演变的逻辑进路 |
赵安乐(博士) |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
杨淑雯(博士) |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叙事化构建的文本分析——以《贞观政要》为例 |
韩豪杰(博士) |
“国际”与“民族”之间:马克思主义对外党际交往思想的演进、机理及启示 |
高怡英(博士) |
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性分析——基于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图景 |
吉书萱(博士) |
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的主张、发展及其现实启示 |
卫离东(博士) |
“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历史审视、科学内涵及当代意蕴 |
杨晓萍(博士) |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发行组织、运营和阅读体系 |
李文玲(博士)、段嘉婷 |
把握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 |
郭玉杰(博士) |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转型、演进逻辑、经验启示 |
刘亚宁(博士) |
习近平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 |
刘乐乐(博士) |
中国共产党治理形式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进程与制度建构 |
张胜军(博士) |
“三理贯通”教学理念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
杨夏坤(硕士) |
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樊志远(硕士) |
“善用大思政课”的内涵逻辑、机遇挑战与路径探赜 |
孙文凯(硕士) |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工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 |
刘武娣(硕士) |
奈格里非物质劳动理论超越马克思劳动理论了吗? |
高雪莲(硕士) |
反腐新闻媒介传播对大学生清廉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
牛刚刚(硕士) |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
姚懿珊(硕士) |
中国参与澜湄次区域减贫合作:现状、挑战与对策 |
彭佳宁(硕士)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
黄卓雯(硕士) |
习近平对优秀诗词的运用及当代价值 |
王启慧(硕士) |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及其治理效能的转换 |
赵美佳(硕士) |
习近平关于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 |
郭成远(硕士) |
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
本届学术年会具体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12月27日